【存在现象】
1. 个别班级的课堂没有使用导学案。
2. 导学案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脱节,部分变成了习题练习。部分教师将旧备课或网上资料复制在新导学案上,“换汤不换药”,没有取舍,没有创新,所写导学案成了文字搬家。另外个别导学案设计内容过“碎”过“细”,简单问题复杂化,增加学生的负担。没有突出导学案“导”的根本目的,没有起到提纲的作用,变成一个习题集。
3. 导学案的反思个别老师没有写。没有反思,怎么会提高?反思是老师自身思考、总结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不会有教学水平的提高。
【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保证导学案的质量,为课改服务?
【方法探讨】
导学案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标志。“导”即“引导”,“学”是“目的”,“案”是“方案”,因而可以概述为“引导学习的方案”。目前教师设计导学案务必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着重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③筛选出最合理、最有效的教法、学法。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测评和随堂拓展。其中前三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导学案设计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不能做“对牛弹琴”的事,备学生就是要备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3. 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编写导学案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舍取,材料不再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让学生学着有兴趣。
4. 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虽然不同课型课堂学习的步骤不同, 主要内容就是我们所讲的“五环”。 第一环:学生预习·教师导学;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第四环:学生探究·教师引领;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5. 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达标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忌练习题量偏大,忌题型单调、缺乏层次,忌只练不纠正这一错误做法。所以,教师在实施导学案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②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讲解。③对练习中的学困生要个别辅导。
6. 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难易适中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要适量,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错、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作业要适度,要有层次性,做到难易适中。
7. 导学反馈、反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