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未来

一个关心教育,为教育服务的人

 
 
 

日志

 
 

【转载】杨丽霞:同课异构,教研的有效抓手  

2013-08-14 17:12:37|  分类: 教研课改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同课异构”活动,给学校和教师一个发展的警示、交流的平台、展示的机会,也为打造团结、自信、敬业、创新、有信仰的教师团队搭建了平台,为提高区域教师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供了一个扎实有效的抓手。

  基于警示的“同课异构”

  一线教师常常按照自己固有的经验和习惯来完成程式化的教学任务,大多数没有考虑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期,一线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已经在单位有了一席之地,评上职称了,成为了“学科带头人”、“名师”,已经到达事业的顶峰,不需要去学习,去改变了。但恰恰是这样的“功成名就”,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让学生接受已经过时的、经验式的传统教学,肯定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更何况现在的教学,早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当一些老教师习惯于经验式教学,习惯于“吃老本”,习惯于抱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思想抗拒交流的时候,直观的“同课异构”就成了警示教师审视自己、正视差距、直面课改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交流的“同课异构”

  既然是“异构”,就需要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是一种态度,当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的时候,每一位教师都会自觉地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怎么能做到最好,最好的标准是什么,大家怎样评价好坏,经验和教训是怎么得来的……诸如此类问题,教师都可以在活动中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

  应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同课异构”。“异构”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同课异构”的教师都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同课异构”的优劣,分享交流的快乐。“查阅资料的时候,就是在和古今中外不同的专家学者交流;为了自己的导学案能够达到一定高度,就需要和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导学案是不是有它的实用价值,还需要和自己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学案开发出来以后,还要请教一下老教师,请他们给予指点……所有这些过程,都让教师在不断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一位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师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

  基于展示的“同课异构”

  在筹备此次活动的初期,作为教育局长,我最担心的是,教师会不会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因为腼腆而不敢展示。尽管教师每天都要在教室里,面对几十个学生,似乎不存在不敢展示的问题。但“同课异构”面对的毕竟是陌生的环境,不同的学生,还需要和兄弟学校的教师同台PK,我们的教师会不会因为陌生而有所顾忌,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展示出来呢?然而,等活动真正开始以后,我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展示,使我们的教师更自信、更专业、更阳光地来完成自己的教学、教研、教育。教师不仅把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看作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看作是为学校争光的机会,更看作是表达自己对教师职业热爱的机会。而对于承担“同课异构”活动的学校来说,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也都潜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整个活动之中,自觉来维护学校的形象。(来源:《中国教师报》2013年4月24日第7版 作者: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局局长 杨丽霞
相关阅读
陈跃旭:直抵校本教研深层处
李镇西:要搞真科研
贾海军:学研教一体化 点亮师生幸福人生
教研活动要有“研究”含量

  评论这张
 
阅读(13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