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我们认为连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尚不及“颠张狂素”,比如“二王”的小草作品中字的粗细变化不大,所以你不太容易看出来他们何时舔的笔尖,一笔到底写了多少个字,仅就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二王”的草书功力不及张、素二人。
根据上述更多的实践及 一笔写出最少5-7个字,而笔锋不散且无涩笔、枯笔、飞白和用一定尺寸锋长的毛笔要写出其最小规格同时又合乎书法艺术法度的字来 ,参照黄金分割定律,我惊奇地发现了书法大师们所追求的书写规格与用笔之间的数学关系:
字的书写规格 X 0.628 = 所用笔锋长度
这就是书法大师们的 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 !
套用这一公式,张旭、怀素帖中的字大多不超过4厘米,则他们所用的笔锋长度为:
4厘米 X 0.628 = 2.512厘米
书法艺术黄金定律的发现意义重大,首先它揭开了古代大书法家为什么常写小字而不屑于做榜书的根本原因。比如伟大领袖***同志的多数行草书法作品的字号大多不超过鸡蛋大小,而现代许多“书法家”们却把字写得越来越大,似乎不用大笔写大字就显不出其视觉冲击力,显示不出来其大手笔和大家风范来,这显然与古代大书法家追求的“见微知著”、“小字若大”精妙的数字化的艺术精神背道而驰,当然也不符合上述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
其次,黄金定律的发现为为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提供了重要的评判参考标准。过去的书法作品评选一直一重视对笔的选择,不同的人用不同材质、尺寸的笔书写不同的字体在不同规格的纸面上,如何去评判,是评委们最头痛的事。如果我们要求用统一材质、锋长的笔在相同规格的宣纸上书写相同的书体,则好坏优劣一目了然。
其三,黄金定律的发现为广大书法爱好者选笔练字提供了实用性的科学工具,为其艺术追求指明方向。
比如你临摹书法家们的字时,首先应使用同书法家当时所使用一样材质、锋长的毛笔,这样才练好。而通过运用黄金定律公式,你很快就能计算出书法家们当年是用多大锋长的笔来写的,如果你盲目选笔,会走很多弯路,比如你选用4厘米的长锋去练习写怀素4厘米见方的小字肯定会写不成,越练越没有信心,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试试,看我说的对不对。
再比如,黄金定律可以为你的书法艺术追求指明方向。比如说你喜欢用3厘米锋长的大白云写字,则通过黄金定律计算,你追求的字的最小化应为3厘米 除以 0.628 = 4.78厘米,即你使用3厘米锋长的大白云做书法的最小化的艺术追求在于写4.50-5.00厘米见方之间的字,如果能写出精妙的跌宕变化,应当是合乎法度的艺术追求的境界,如果你用这支笔写超过5厘米见方的字,显然是对自己书法追求的放纵,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你想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首先必须使你的字控制在5厘米见方之内去追求,这是一个数字化的硬标准。相反,如果你用3厘米的大白云不要去写低于2厘米见方的小字,你将进入另一个过犹不及的误区,因为书法艺术的追求并不是把字写得越小越好,标准就是上述的书法艺术的黄金定律,它要求你应该知道用什么们锋长的笔在多大的空间内寻求线条艺术的千变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写得越来越大或是越来越小。
评论